来源:张掖市山丹县日期:2025-06-13
近年来,山丹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通过“非遗+”多元融合模式,打造各民族文化互鉴的“精神纽带”、情感共鸣的“心灵桥梁”、发展共进的“动力引擎”,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打造“非遗+阵地”,构建文化认同空间。以“文化空间共享”为核心,升级非遗体验阵地的宣传教育功能。在高庙民俗农耕体验馆增设“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演进”展区,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直观展现中原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互鉴史。在彩陶坊非遗体验店、山丹文创店等实体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板,系统展示山丹县各民族在非遗传承中的交融案例,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多元一体”文化认同。
创新“非遗+活动”,激发团结奋进动能。举办“非遗里的中华家国情”主题系列活动,在“非遗过大年”活动中,组织各族群众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春联。在“非遗闹元宵”活动中,设置“灯谜”专区,融入中华文化符号等内容,谜底聚焦“共同团结奋斗”主题。举办“河西宝卷与中华经典诵读”展演,选取宝卷中劝善、和谐等内容与《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章对比共读,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非遗成为传递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凝聚各族群众情感的鲜活载体。
深化“非遗+研学”,拓展教育传承链条。在“幼承非遗·宝卷传声”活动中,解读宝卷唱词中张骞通西域等历史场景,链接丝绸之路各民族交流史实。在“赏仙堤春色 讲红色故事”活动中,串联山丹境内红军遗址与非遗项目,让非遗成为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的教育载体。新增“红色非遗传承体验”,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非遗技艺制作过程,引导青少年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共同体理念。
升级“非遗+品牌”,强化文化辐射效应。实施“非遗品牌升级工程”,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标识。包装提升“冬至”民俗文化节等民俗活动、炒拨拉等特色美食、烙画等特色手工艺品、四喜娃娃等非遗文创产品和舞蹈《胡腾舞》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展示非遗亮点,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好故事。
拓展“非遗+产业”,开创共同富裕路径。依托本土独有优势,传承非遗技巧,建成山丹县千穗食品有限公司、实木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丹美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等非遗扶贫工坊,开展“师傅带徒”传帮带活动,实现“技艺共学、收入共增”。 联合青海、内蒙古等地打造“非遗+旅游+电商”跨区域产业链,推出“河西走廊非遗体验之旅”线路,实现共同富裕。在电商平台开设非遗专区,推出“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打造“线上文化集市”,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协作中共享“文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