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5-06
自2022年5月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张掖市民政局作为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根据地名管理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在强化宣传学习、理顺地名管理体制机制、开展乡村地名服务、地名信息化建设、标准地名使用、地名文化保护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全面推进张掖地名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强化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干部例会、局党组扩大会议对《条例》进行全文学习并解读。组织住建、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召开学习贯彻《条例》推进会,深入学习《条例》核心内容,明确地名管理职责分工。充分利用节假日、赶集日和社会救助入户走访时机,设置宣传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新修订的《条例》,让更多群众了解地名,关心地名,主动参与地名文化的保护,为推进地名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奠定基础。全市开展专项宣传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48条,设置宣传展板35块。举办地名管理专题培训班,组织县区业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重点讲解地名命名、更名程序、地名文化保护等内容,切实提高地名工作者依法履职能力。
——完善制度机制,夯实管理基础。会同公安、住建、文旅、交通等部门建立《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地名管理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公告办法》,成立地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地名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的命名、更名”审批职能划转工作,民政和住建联合发文,并向社会发公告,明确2022年11月至12月为联合办理期,2023年起,住宅区、楼宇名称管理职能由住建部门承担,确保工作不断档、不停顿。
——开展清理整治,规范地名使用。根据省厅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安排部署,广泛征求公安、自然资源、住建、文旅等六部门意见,联合下发《张掖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召开全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对“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专项清理整治。至目前,摸底排查不规范地名4个,均已整改完毕。积极更新标志标识,新修订的《条例》施行以来,按照国家标准,统一规范地名标志牌样式,累计更新城区街路巷命名更名53条,乡村道路命名78条,新增村标村牌358块,增设地名标志261个,设置标准二维码门牌350171块。
——加大挖掘力度,保护地名文化。加大乡村地名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力度,结合全市地名保护名录体系建设,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开设专栏、打造宣传阵地,多措并举开展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作。2023年7月,张掖市政府印发《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将地名典故列入传承保护范围。高台县深入挖掘红色地名文化资源,发布了首批红色地名名录,整理编写《小海子村的红军往事》等一批精品红色地名故事,组织开展“红色地名故事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地名文化主题宣讲、红色地名故事朗读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临泽县依托县博物馆、各镇村文化长廊以及蓼泉村抚彝博物馆、大寨村乡村记忆博物馆、芦湾村和壕洼村村史馆等场馆建立地名文化宣传阵地,成为当地群众回忆乡愁、见证历史的重要平台。注重成果转化,深入挖掘乡村地理文化资源,把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作为主要抓手,打造乡村“地名+”模式,积极探索“地名+品名”、“地名+文化”“地名+互联网”等品牌,实现地名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双赢。至目前在甘肃省民政厅网站、《中国社会报》《张掖日报》等网站媒体积极投稿刊登45篇,有效推动区划地名文化宣传保护工作。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在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率先开展全域导视系统建设工作,对全市县(区)、乡(镇)、村特色标志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更新。累计投入资金580余万元,设立导视标志牌611块,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规范使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小程序,将乡村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地名信息及时采集上图入库,实现数字地名“一张图”。深化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整理地名普查档案143卷,编纂《张掖市标准地名录》《张掖标准地名图集》《张掖市行政区划图》等地名图集,收录地名词条2.3万余条,收集地名资料4.3万份,为提供便捷高效的地名公共服务奠定良好基础。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高台县、临泽县先后在“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乡村著名行动”中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和省级先行区。积极推广二维码地名标志应用,设置标准二维码街路牌261块,在二维码中嵌入地名来历、含义、起讫点等基本信息和当地产业发展、风土人情、乡村旅游服务等特色信息,添加导航、浏览地图、一键查询等便民功能,为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