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祁连山水涵院日期:2025-05-09
5月8日,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联合三闸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以“探索生态奥秘 守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生态科普研学活动。80余名师生走进红沙窝省级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与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开启了一场融合科学、实践与使命的生态研学之旅。通过“科普课堂+实景体验+动手实践”的创新模式,让生态文明教育从书本跃入现实,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
探秘文冠果基地:种苗科技点亮绿色希望
在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百亩文冠花海初夏绽放,学生们踏青寻芳,化身“小小林业科学家”,跟随科研人员走进培育苗圃。技术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文冠果抗旱、耐盐碱的特性及其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家看,这株幼苗的根系特别发达,就像沙漠里的‘吸水小能手’!”通过观看科普视频,田间观察文冠果花以及捡拾种子,孩子们惊叹于科技如何让“荒漠变绿洲”从理想照进现实。“我要把种子带回家,看着它长成大树!”六年级学生李心蕊捧着一把刚捡的种子,眼神充满期待。基地负责人介绍,文冠果作为荒漠化治理的“先锋树种”,已让千亩沙地重现生机,而今日孩子们手中的种子,或许就是未来绿洲的起点。
走进荒漠化监测站:科技之眼守护生态安全
转场至荒漠化气象监测站,高大的气象监测塔和奇形怪状监测设备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探索热情。工作人员讲解沙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并向孩子们展示如何操作风速测量仪、集沙器等设备。“原来天气预报上的沙尘天气是这么来的!”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还化身“小小气象员”,动手进行简单操作,体验课堂外的快乐。带队教师表示:“这种沉浸式研学打破了课堂边界,让课本上的环保知识‘活’了起来。”
夕阳西下,返程的巴士上,孩子们仍热烈讨论着一天的见闻。一颗种子、一次实验、一段观测数据——这场研学在少年心中埋下的不仅是科学的火种,更是对生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当科技之力与少年之志相遇,绿水青山的未来,正由他们亲手书写。
基地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山水林田湖草沙”青少年科普计划的重要实践,后期将持续联合学校开展生态教育,通过“科研基地+研学课程+志愿服务”模式,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与传播者,当生态保护意识通过体验式学习扎根童心,绿水青山的未来便多了一份蓬勃的希望。(供稿:祁连山水涵院??刘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