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草原站日期:2025-06-19
近日,肃南县马蹄乡大都麻村牧民发现草场上大面积的马蔺草(鸢尾科植物)枯黄死亡。张掖市草原工作站迅速行动,邀请甘肃农业大学草地植保专家团队深入现场,为草原“把脉问诊”。
专家们通过实地踏查、划定样方、逐株检查等科学方法,揪出了导致马蔺死亡的“元凶”——一种疑似蚀夜蛾的钻心虫(鳞翅目夜蛾科幼虫)。这种害虫专门蛀食马蔺茎秆基部,导致植株枯萎。
“这类地下钻蛀害虫的危害程度,与草种、土壤、水分等环境密切相关。”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加强虫情监测。只有精准掌握害虫的存活情况和发生动态,才能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在其大规模爆发前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马蔺生境遭受更大破坏。
“虫害防治贵在‘治早治小’。”甘肃农业大学胡桂馨教授强调,“幼虫在1-2龄期、尚未钻入茎秆时,是药物防控的黄金窗口期,此时防治效率能提高30%以上。”胡教授不仅指导技术人员精准识别虫情,更从害虫辨认、防治标准到调查方法、数据分析,进行了一生动的“田间教学”,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此次调查不仅是一次精准的草原病虫害“诊断”,为当地马蔺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培训,为张掖市乃至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推进草原虫害绿色防控、守护绿色生态屏障积累了重要经验。(撰稿:草原站 马强)